泉州九中:名师与学子共同成长
一所名校的成长,怎能缺少一支善打硬仗、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自创立以来,泉州九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名师工程,以培养优秀年轻骨干教师为重点,在泉州教育界百舸争流的竞赛中,携手学子共同成长。
多管齐下打造名师工程
泉州九中是中心市区教研活动最丰富、最频繁的学校之一。2008-2009年度,泉州九中的老师们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外,还马不停蹄地穿梭在泉州各县市区各所中学,参加了近百场次市级以上的教学研讨、培训、观摩活动。尽管工作节奏大大加快,但九中老师们受益匪浅: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交流活动,大大拓宽了教学视野,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能与各校取长补短,“增益其所不能”。
当然,仅仅“纸上谈兵”是不够的,九中老师也在不断进行新教学实践的探寻。去年,该校承办了福建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评比泉州赛区(高中组)的活动,全市各县市区学校的有关老师对活动进行了现场观摩。九中高中体育教师庄淑锦代表学校进行了一节精彩的篮球课授课,得到了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广泛好评。
多管齐下,精心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泉州九中启动名师工程、培养优秀年轻骨干教师的关键。
丰泽区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九中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引入一大批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外县市骨干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比例趋于合理,充满生机活力的老中青搭配,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教研的需要。学校师资队伍学历之高,是众多学校难以比肩的。其中中、高级教师占64%(其中研究生14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北师大、华师大的20多人),共有110多人获得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称号。
教研创新积蓄发展后劲
学校还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参加各种培训。近年来,教师们除了参加“专升本”外,攻读“在职硕士”人数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学校还多次组织教师参加“NIT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通识培训”、“新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写好一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高中新课堂实验”、“研究性学习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课题研究”、“泉州第九中学网络平台”等专题的校本培训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还建立并完善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构建了教务处与教研室、教研组、学科备课组三级教研体系,落实常规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学校从课题立项、目标制定、步骤安排、方法采用、课题研究总结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微观指导,每学年认真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各学科都有立足本校实际的教改实验课题。
学校鼓励教师参赛评优,促使教师在业务上尽快成熟。2004年以来,学校连续三年举办教师技能比赛,评选“十佳教学能手”,从说课、现场授课、教育叙事写作、课改知识竞赛等方面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
正因为有了这种“内力”的严格训练,学校教师得以在各级比赛中屡屡获奖,多人被评为市、区级教坛新秀。特别是这两年来,教师参与国家、省、市、区级科学研究课题60多个,其中,初中语文组教师陈燕章、杨梅蓉、庄碧兰、陈晴、潘燕瑜获得教育部全国课程标准《语文》“优秀教案评选”各级奖项;“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作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课题获国家“十五”科研规划立项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此外,在政治、历史、音乐、地理、化学、美术等各科目的教研成果方面,都获得了省级、市级、区级中学教学论文评选的各级奖项。□洪佳景/文
编 后
追求卓越争创省一级达标
“卓越是一种精神,非卓越无以辉煌!九中的目标是创办一流的学校,有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硬件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人才。”林高校长的话语道出了全体九中人的发展声音:未来三年,全体九中人将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校园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做精初中、做强高中”,争创省一级达标高中校,与泉州各大名校共竞风流,共绘蓝图!